湖北武汉:蔬菜都有“身份证”保证食用安全(图)
近日,“百万大学生看三农”走进江夏区的海吉星和农云网大楼。来自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的20位大二学生,通过参观了解不断刷新对武汉农业数据化发展的认识。
蔬菜扫一扫可知详细信息
在海吉星农残快速检测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的学生们看到,胡萝卜、青椒、花菜等10多份蔬菜用保鲜膜包得整整齐齐,每份蔬菜上都贴着一个二维码。
“蔬菜上也有二维码啊,可以用微信扫一扫吗?”学生们发问。检测人员胡盼介绍,每批进入海吉星的蔬菜都会被抽样,如果检测的农产品符合要求,整个批次的蔬菜信息都会被记录在云端,购买蔬菜的商家只需用手机扫扫二维码就可以获得这个批次蔬菜的详细信息。
“蔬菜如果检测出农残超标了,怎么处理呢?”学生张宇晨又提出疑问。“如果抽样检测农残超标,就会在这个批次里多拿几个样品进行检测。如果这个批次农产品农残过高,按照程序,集中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平时在老家也会逛超市买蔬菜的张晨宇告诉记者:“没想到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二维码,跟蔬菜也可以联系在一起。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能由此得到保证才好。”
记者了解到,武汉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搭建了信息一体化平台,市场内无线网络热点全覆盖,可满足商户电子支付等需求。400多个监控摄像头,24小时无死角实时监控。此外,遍布全国30多家实体批发市场的交易数据,经大数据分析,形成农产品价格指数和产销动态信息。商户足不出户,便可掌控商机。
实时观看种植基地的农云网上月底上线
在中国农云网大楼里,周黑鸭、紫薯米、乐神三宝蜂蜜……各类农产品展示在一楼大厅。中国农云网负责人雷敏告诉前来参观的大学生,去年我市正式启动互联网+农业示范试点,确立江夏区和东西湖区为首批示范试点区,中国农云网被确定为湖北省互联网+农业示范平台。
在二楼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大学生刘涛惊奇地发现中国农云网上除了销售农产品,还可以实时看到种植基地里的情况。
雷敏介绍,中国农云网融合智慧种植、智慧养殖、智慧生产、智慧加工、智慧流通的理念,匹配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的物联网技术,结合线下名优特产品展销中心,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大数据资源调控平台。
记者了解到,农云网上月底已上线。它是以“武汉市互联网+农业示范示点区”、“武汉市农业电子商务协会”、“武汉市江夏区12316智慧农业指挥中心”为依托,形成以电商学院输送人才,电商协会沟通企业,电商平台产品营运,展销中心产品展销的农云版块。
“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建成
大学生们还了解到,截至2015年底,全市新增83家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83家企业已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源头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全市9家A类生猪屠宰厂(场)也实现了肉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与消费终端的对接,统一二维码输出,拓展了肉品追溯查询渠道。此外,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动物卫生监督电子出证系统,全市220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全部实现了电子化申报与监管。
目前,全市涉农电商企业发展到近100家,电商年交易额接近300亿元。良品铺子、周黑鸭、楼兰蜜语跻身淘宝、京东等平台食品类企业销售前十位,白沙洲农产品批发大市场整体入驻谷登农产品综合电商平台。
大量新兴生鲜配送电商企业入驻武汉,如美菜网、宋小菜、永鲜等企业实行B2B、B2C等模式,从农业源头基地或一级批发市场通过自建电商平台配送生鲜产品到餐饮商户、零售经销商、社区生鲜自提点。
目前,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建立健全,依托我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网络,逐步推进“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农业监管与指挥调度系统、农业综合服务系统)为核心的全市“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